第二百二十章 待出兵,又逢司空病薨-《虎痴》


    第(3/3)页

    李儒诺诺连声,却不敢直言。最近董卓的脾气越来越难以捉摸,几个月下来,侍奉其起居的婢女无辜身死者不在少数,他虽是董卓的女婿,此刻却也不敢直谏了。

    董卓看了看李儒,似乎是看穿了李儒的内心想法,面色渐沉,转而看向贾诩。

    贾诩无奈,硬着头皮道:“启禀明公,对此事,诩另有看法。”

    “那便说来,扭扭捏捏的像什么样子!”董卓哼道,说着瞪了眼李儒。

    贾诩说道:“本朝以来,未见有三公病逝而灵柩不得返乡的先例,故而诩斗胆请求明公答应许褚、曹操二人的请求,就当是做个顺水人情罢。”

    “哼哼哼。”董卓又是一阵冷笑。

    贾诩只好继续说道:“明公如不应允,将失天下之望也。”

    一提这个,董卓顿时蔑笑不止,两手撑着案,在左右甲士的帮助下站起身,然后摸着浑圆的肚子道:“天下之望?我今日于天下,可还有‘望’字可言?想当初,我忍气吞声,向那些个士人示好施恩,结果如何?一个个暗地里都私通袁绍!”他越说越气,愤然续道:“自打黄巾乱起,这汉室天下可曾有一日太平过?北宫伯玉、边章、韩遂、马腾,这些大大小小的逆贼又是靠谁征讨的?是那些花钱买来的公卿大臣,还是袁绍、袁术这些鼠辈名士?还不是靠老子血战沙场!现如今他们尽数反我,若都是出于公心,我倒无话可说,可不论是二袁还是酸枣诸公,哪个不是为了自家才起的兵?再比如刘表、韩馥,自诩海内清流,也还不是为了荆州、冀州之地,跟二袁勾心斗角,都算什么英雄、名士!”董卓吐槽一阵,怒意稍减,末了叹道:“如论名士、英雄,也就许褚、曹操、孙坚、鲍信四个,能稍入我眼,稍得我敬佩。”

    贾诩身为董卓谋主之一,自知道董卓被那些名士‘伤得有多深’,故而叹了一声,心道:董相国现在觉得自己反正已经骂名满天下,骄奢淫逸之处,比之往日更甚,恐怕是只图快活,不会答应许褚、曹操的请求了。

    不仅是贾诩,收到董卓回信后的许褚,也很理解董卓的心态。

    阳翟,许褚军营。

    许褚看到董卓信中种种‘自暴自弃’的言论,诸如‘倒行而逆施者,非本相一人也,往昔伍子胥日暮时亦曾如是,今本相欲效仿先人行事,尔等待如何?’这类的话,于是对郭嘉道:“奉孝,不幸被你与志才言中,司空灵柩终不得回。”旋而问及荀氏族中的情况,“不知文若、休若诸君,此时怎样了?”

    就在去信洛阳的时候,戏忠向许褚自请去颍阴县荀氏族中探望,他跟荀彧关系莫逆,许褚无有不答应的道理。郭嘉于是说道:“志才刚叫人带口信回来,说荀氏族人正沉浸在哀痛之中……主公,据说二龙先生的病情因此加剧,是否要让樊君……”

    许褚点点头,“马上命人准备车马,护送樊君到高阳里走一趟。”

    樊阿现在是许褚的宝贝,不能有失,郭嘉得了军令,便令典韦帐下军候左衡随行扈从。

    荀爽不幸病逝,第一个知道的荀氏族人是同样在长安为官的荀攸,而荀彧、荀谌等人则是从荀攸的信中得知此讯。

    荀氏子弟虽与荀爽亲疏有别,但在许褚看来,不论是与荀爽血缘更加亲密的荀彧、荀谌、荀衍等,还是稍远一些的荀攸、荀衢等人,不管是出于真挚的情感,还是现实的因素,都会非常痛心。因为荀爽赫然便是如今荀氏族中在朝廷的代言人,他的名气比荀绲、荀衢要大,资历比荀绲、荀衢也更老,他在整个天下风雨飘摇的时候病死,显然是荀氏的巨大损失。

    高阳里,荀彧家中。

    荀彧眼睛红肿着,应是刚刚痛哭一阵。在洛阳时,荀爽对他多有照顾,对他视如己出,整个荀氏一族,或许他便是最伤心的一个。

    戏忠劝慰道:“文若,你我相交相知,我便直言了……逝者安息,你我再哀伤也于事无补,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将司空的灵柩迎回高阳里,尽一尽我们后辈的孝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