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头花-《农女的平淡生活》
第(2/3)页
“针线?你要这干啥?”
我当然是有用了。
王梅看见赵浅手里的碎布头,想着闺女可能是想缝补什么东西,也好,让她自己试试也好。
下床后到旁边的小桌子上面拿过针线盒,拿出一根较粗的铁针,再拿出一小卷线递给了赵浅。
“你自己试试吧!不会的拿过来问娘亲,知道了吗?”
“嗯嗯,赵浅小鸡琢米般的点着头。”
手里拿着针线一蹦一跳的回了房间,王梅看见她蹦蹦跳跳的背影,莞儿一笑,这孩子真是越来越跳脱了,以后嫁人可如何是好?唉!左右还没及笄,以后慢慢改吧!想完继续回到床上补衣服去了!
赵浅拿着针线,左想右想,有了。
选出两条长20厘米左右,宽5厘米左右的布条,把布条按照长边对折,然后把开口部分缝合一部分,再然后把缝合好的筒状布翻折过来一半,把有开口方向的部分在边缘缝合好,注意要针线要稀松一些,不要那么密集,缝好后把线头穿到布条的后面,最后把线头收紧,打个结,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手里简易版的头花,赵浅觉得还是挺可爱的。
赵浅拿着头花来到了王梅的房间,此时,王梅已经缝好了衣服,看见赵浅过来,以为是有什么不会的地方,结果看见赵浅神神秘秘的往她头上戴着什么。
“你这孩子,又在干什么?”在王梅心里,觉得赵浅经常古灵精怪的,习惯了也就不惊讶了!
“娘亲,你出去照照水缸,看看好看不?”没有镜子只能用水倒影了。
这里镜子是铜镜,但是她家却没有,不止她家,整个小赵村就村长家有一面铜镜。
想到铜镜,其实上一世外婆家,是有一面的,虽然经过千年的腐蚀,但仍然可以看见大概的轮廓。赵浅非常的喜欢,因此还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也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了解了个大概,感叹古人可真是智慧啊!
古时候,人们将铜、铁、硅、铝及一些不常见的金属,比如锡、铅、锌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在熔炉中进行熔化,成为金属汁后浇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待凝固变冷后,就成了铜镜的雏形。
形状而说的话,古代的铜镜大多为圆形,一面为镜,一面雕刻各种花纹寓意吉祥。现代人认为铜镜不清晰,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的误导,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书中和博物馆里通常只显示铜镜的花纹面,看起来就厚重不清。人们常常忽略了出土文物在经历千年的时光洗礼后,土质的浸入、空气的氧化、金属本身质地的不稳定性等等都会使原本明亮的镜面变得锈迹斑斑,发绿发黑。
从模具中拿出浇灌好的铜镜后,会有专门的手艺人对圆形铜具的一面进行物理打磨,直至将镜面打磨的光可鉴人。
记得曾经有人做实验,将现代的铜制五角币进行打磨,磨出来的小圆片照人也很清楚。
所以看的清楚与否,是与打磨的手艺有关的,如果打磨得坑坑洼洼的,肯定照人是不太清楚的,如果打磨得非常光滑,那照人也会比较清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