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种情况下,量子通讯基本就已经完美了。 以他的想象力,甚至都想不出这玩意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升级…… 【物品:纠缠量子捕捉器】 【制造者:康驰】 【物品等级:7(满级)】 【物品状态:完好】 【解析项目:可解析】 【通用经验:793345】 【精通点:125】 康驰看了眼面板后,并没有急着解析里面的技术。 这么牛逼的东西,当然要先实验一下。 在白妞的协助下,实验前准备很快就完成了,随着康驰按下按钮,纠缠量子捕捉器的指示灯连续闪缩了三次,随后发出了滴的一声。 康驰等待了三秒,确定这玩意确实完成工作后,立即启动了光镊探测程序。 这个程序是他为了测试量子芯片寿命专门写的,升级前的捕捉器对纠缠量子的探测次数是在860875-999999之间,大概能传输11.7KB的数据。 康驰现在相当好奇,在吞了足足405万经验,又有了神秘的新元素加入,它的寿命提升到底有多大。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量子纠缠关系检测中……” “纠缠关系成功建立。” “纠缠寿命检测中……” 看着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探测次数,康驰心里也忍不住捏了把汗…… 咦? 康驰很快就从屏幕上的数据上,发现了这台装置的第一个技术提升。 之前光镊的探测速度是每秒69次,完成99万次探测大概需要大概四个小时,而升级后的光镊每秒的探测次数高达6万次,整整提升了870倍! 康驰不禁暗叹了句:系统牛逼! 更快的光镊探测速度,意味着更低的延迟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或者在带宽和延迟基本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适当减少光镊数量,从而降低每一颗量子通讯芯片的体积。 嗯,也不对, 如果纠缠量子的寿命足够长,根本量子通讯芯片根本就用不着上亿对纠缠量子! 可能仅仅只需要用4-8对纠缠量子,就满足基本的通讯,这时候每对纠缠量子对应的,其实就是传统网线里的一根线芯。 其实在计算出870倍的数字的那一刻,康驰除了感叹系统的牛逼之外,也猜到这台捕捉器中光镊探测技术的大致突破方向。 或者说突破方向之一。 之前康驰觉得量子通讯芯片0.1ms的延迟完全不符合量子通讯的逼格,同时为了提升带宽,所以不信邪地还尝试过对暂时‘满级’的量子通讯芯片设计改良方案,其中一个方案就是参考传统硬盘。 在传统硬盘技术中,读取数据的磁头是保持不动的,它读取和写入的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磁盘的转速。 因此康驰就觉得奇怪,为啥系统升级后的量子通讯球采用的方案是旋转光镊,而不是量子壳? 通过康驰的计算,如果让量子壳像硬盘的磁片一样以7200MR的速度转动起来,光镊的读取速度将提升87倍,恰好是现在升级后的十分之一。 这也是康驰大致猜到它技术升级的原因。 只不过他那次的尝试最终失败了。 因为量子通讯想要进行信息传递,要对量子连续进行多次探测才能保证准确率,而想要让光镊跟着量子壳进行纳米级精度的同步转动,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让量子壳‘动-停-动’也一样难度巨高,哪怕实现了,机械寿命说不定比纠缠量子还低。 因此康驰最终不得不承认,系统爸爸还是爸爸, 爸爸都做不到的事情,自己还是别勉…… 安心啃老就完事了~ 660000,720000,780000…… 就在康驰还在琢磨光镊技术的时候,测试程序的监控面板上,纠缠量子的寿命也正以每秒6万的数字迅速地跳动着, 仅仅只用了17秒,这个数字就成功突破百万,并不停地刷新着记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