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斯卡格拉克的黄金(六)-《大国海魂》


    第(2/3)页

    “你担心陆地巡洋舰发动机的燃料问题?”王海蒂眉头微微挑了挑,撇撇嘴神秘道:“放心,帝国和我们的盟友虽然普遍没有油田,但是罗马利亚有!”

    1915年3月10日上午9时,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

    “尊敬的沙皇陛下,我已经下令军队部分动员……”大批索菲亚居民云集在保加利亚王宫前,用歌声和游行表示对国家的支持。陆军总司令尼古拉灿可夫将目光从王宫门前收了回来,淡淡道:“如果塞尔维亚人拒绝,战争将不可避免!”

    3月7日,保加利亚政府突然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军队撤出原本属于保加利亚的马其顿地区,并且赔偿保加利亚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损失。

    “我无意参与欧洲大国之间的角逐,但现在无疑是收复国土,削弱和消灭塞尔维亚最有利的时机。”

    费迪南曾经是欧洲最富个性的国王,他是一位作家、植物学家、昆虫学家和集邮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乘坐飞机的国家元首,他的性取向令他的国王亲戚们感到震惊,以至于他的伯父――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称“出人意表已经是他的惯例”,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特立独行的费迪南依然感觉到了压力。

    尽管同属于斯拉夫民族,但是保加利亚王国与塞尔维亚王国的矛盾由来已久。

    长久以来,巴尔干地区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第八次俄土战争,战败的土耳其人签署了《圣斯特凡诺条约》,**的民族国家自巴尔干半岛涌现。克里米亚战争后,奥斯曼帝国有过昙花一现,随后国力一落千丈,时间进入20世纪,奥斯曼帝国对于欧洲部分的控制已经大不如前。1912年,在俄国的支持下,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组成巴尔干同盟,向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

    尽管有哈米迪耶号装甲巡洋舰和拉乌夫上校灵光一闪的游击战,由德国教官训练的一小部分土耳其陆军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是奥斯曼的失败仍旧不可避免。1913年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了《伦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里海的米迪那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六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须由德、奥、英、俄四国处理。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成为最大的赢家,它拥有巴尔干同盟规模和战斗力首屈一指的陆军,获得的地盘也最多。这是保加利亚的幸运,也是保加利亚的不幸:1913年6月,分赃不均使得组织松散的巴尔干同盟发生分裂,塞尔维亚与希腊秘密签订反保条约,罗马利亚随后加入。保加利亚意识到他们处境不妙,于是在德国的支持下开始整军备战。

    1913年6月29日,《伦敦合约》墨迹未干,一场狗咬狗式的闹剧鸣锣上演了。昔日的盟友混战成一团,土耳其人很快也加入进来,眼看局势有失控的态势,欧洲大国纷纷借口干涉,派兵进驻巴尔干半岛,于是混乱开始加剧!

    由于德国被牵制,四面楚歌的保加利亚人很快败下阵来。8月10日,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年轻的王国丢掉了它在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的绝大部分土地:塞尔维亚获得了一部分马其顿,色雷斯的大部分被割让给希腊,南多布罗加被割让给罗马尼亚,就连力量最薄弱的门的内哥罗也分得了少量领土。

    虽然在巴尔干半岛这块盛产“神奇”的土地上无所谓正义和崇高,但是保加利亚人依然觉得他们受了欺骗吃了大亏,他们迫切想要夺回他们想要的一切,哪怕是放弃中立,卷入前途未卜的欧战也在所不惜!

    “灿可夫将军,如果这就是保加利亚重生的必由之路,那……便战吧!”

    1915年3月10日下午四时,维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