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到达英国-《清末》
第(2/3)页
毫无疑问,此时的美国是一个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家,甚至这种程度要远高于欧洲各国,而排斥华人尤甚。
但这仅仅是在美国的最底层社会,而在于美国的高层社会,他们最在乎的是你有没有足够金钱,恰恰在这一点上成为了徐卫的强势。
美国的地广人稀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远,这也造就了美国注定要成为一个在汽车上的国度,而物美价廉的徐氏汽车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也为徐卫继磺胺之后又提供了一个可以在美国大肆敛财的机会。
在中国长大的孩子都知道闷声发财才是最安全的,于是徐卫在美国的发展一直奉行的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当然这也是为了逃避美国的反垄断法,君不见诸如洛克菲勒这么大的企业都被美国政府拆分了。
纵然徐卫做的再隐蔽,也禁不住拥有国家势力的人去查,所以此时不仅英国知道了徐卫在美国的大手笔,就连英国的对手德国也将徐卫的底细查的一清二楚。
英国对于徐卫的回国给了最高级别的接待,不仅作为徐卫的政治盟友商务大臣丘吉尔亲自到码头迎接,就连刚刚成为首相的阿斯奎斯也来了。
首相阿斯奎斯的迎接一部分是对于徐卫势力的肯定,而另一部分却是对于徐卫在他最尴尬的时候出言购买了那两艘差点让他下不来台的军舰的一种感谢。
面子是别人给的,脸却是自己丢的,也可以说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并不敢因为英国政府这么给自己面子而表现傲居。
刚下船的徐卫赶紧快步走向迎接自己的阿斯奎斯和丘吉尔,主动地握住了他们的手问好,并且每人给了一个热情的拥抱,表现的非常的谦逊,而这一刻被周围的记者忠实的记录了下来,也许徐卫的谦逊会在明天就传遍整个英国乃至欧洲。
欧洲不同于中国,记者的约束程度响度与中国来说要低得多,所以他们被称为无冕之王,而这么多记者来采访徐卫,也算是对他的成就的一种肯定。
为了应付这些记者,徐卫在阿斯奎斯的邀请下借用了伦敦市政府的报告大厅,在报告大厅内开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虽然徐卫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商人,然后才是一个科学窃贼,但更多的人还是先将徐卫当成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然后才是一个商人,他在科学界的名声比在商界的名声响亮的多,所以这一次的新闻发布会更多的是询问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些感受以及以后的科研方向。
对于如何发表获奖感言,相信不只是徐卫,任何一个在中国新社会成长下的四有青年都能说出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正如大家所料,徐卫先是谈了一下自己在发明磺胺之前看到千万人被病魔所折磨的悲惨感受,又谈到自己励志要发明一种可以战胜病魔的药品,最后叙述了一下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千难万阻,于是一副为国为民的圣人形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就连跟在徐卫周围的诸女也被徐卫感动的痛哭流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