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保袁-《清末》
第(2/3)页
第二部分则是徐卫水师学堂,此时的水师学堂已经由原来的五百人扩展到一千人的规模,不过徐卫十二艘军舰人员的最低配置都需要五千多人,所以这个人数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增加的。
第三部分为新澳港的守卫部队,徐卫从老移民者中招募了一个团的地方警卫部队,其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整个新澳港乃至修路过程中的安全,并且取代了由护卫队的主力部队担任的守卫移民船队的任务。
现在的新澳港的发展已经完全上了轨道,新移民的安置也越来越有序了,同时远在英国的玛丽连续发来了两封电报,询问徐卫什么时候回到英国。
玛丽之所以这么笃定徐卫会在近期返回英国,主要是在十月中旬的时候诺贝尔委员会已经公布了今年的诺贝尔获得者名单,徐卫凭借其磺胺成功的成为这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颁奖时间就定在十二月十日。
徐卫在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将新澳港的所有事宜全部交给史文珍,然后带着众女和依伦姐妹登上了开往英国的货轮。
就在徐卫在海上飘荡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实际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叶赫那拉杏贞病危。
在年初的时候慈禧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衰亡的征兆了,但是当时全国的臣民并没有出现多大的波折,因为纵然慈禧就此殒命,国家还是有光绪这个长君的,而中国历来讲究国有长君为社稷之福,长君在位则国民不乱。
领整个大清都失望的是光绪皇帝的身体还不如慈禧的,就在慈禧去世前一天,光绪皇帝却先一步去祖先那里报道了。
对于光绪皇帝的死,外面是众说纷纭,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国家还是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君主继位的。
或许是想让自己的侄女成为第二个自己,慈禧在临死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已经成为成年人的载沣继任他哥哥的皇位,而是选取了载沣不到三岁的儿子溥仪继位。
溥仪的继位无疑是风波不断,在奉旨的太监宣读完任命溥仪为嗣皇帝时,老醇亲王的福晋就害怕孙子延续儿子的不幸而死活不让宫里的人抱走溥仪,不过她的反抗最终还是没有强过自己的姐姐,溥仪最后还是被抱进宫了。
当年慈禧设定预备立宪的期限为九年的时候就是想着自己肯定活不到九年以后,到那时候纵然立宪后限制了君主的权利也不管自己的事了,结果慈禧真的没有活到九年以后,在预备立宪的第二年就荣登极乐了。
在慈禧开始预备立宪的时候就明白现在的大清朝再不立宪就真的会灭亡,所以她在临死的时候让继任的载沣等一班王公贝勒废除当年的九年预备期,立即实行君主立宪。
但是,这时候的慈禧已经忘记了中国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老话,在她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大力任命汉人当封疆大吏,在她死后又要让汉人主持立宪会议,这在根本上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