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筹建钢铁厂-《清末》
第(2/3)页
徐卫选择的是祁阳的杨家和零陵的周家,这两家虽然不算是太大的世家,但是在当地都是很有善名的,经常做一些修桥铺路的事情,并且在饥年的时候也经常减免歉收的佃户的地租,有事还免利息的为他们提供贷款。
由于机器还没有运到中国,现在钢铁厂和煤矿的工作还都是在勘探方面,而徐卫那一万多人的建筑队现在又有了新的任务。
不过与上次建造徐氏纺织厂不同,这次在永州的建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请砖瓦房,而是要运用徐氏水泥厂最新出厂的水泥,并且建筑也不再是只有一层的小房子,而是建成至少四层的楼房,并且还会安装水电设施。
当然这些依然不需要徐卫太费心力,他要做的只是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罢了,不过这次去永州的人既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的舅舅,他的父亲和舅舅倒是愿意为自己的儿子和侄子看护永州的家业,但是他的母亲和舅妈已经对经常在家中看不到身影的丈夫有了怨言,已经多次警告过徐卫。
女人就是如此,当男人没工作的时候就会抱怨男人整天窝在家里无事可做,但是当男人忙于事业的时候又会抱怨男人太不顾家了,正应验了孔子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次被徐卫委派到永州的人也算是徐卫的一个本家,名叫徐志勇,秀才出身,今年不过三十岁,在长沙也算薄有才名,如果不是清政府停止科举,说不定还能够考取举人、进士。
清政府停止科举的时候徐志勇才二十多岁,完全符合上新学的年龄,只因徐志勇家境贫寒,是在无力供给新学内庞大的开支,于是上了一段时间新学后就退学了。
退学后的徐志勇凭借着同属徐家的血脉就在徐家在长沙的店铺内帮帮打理生意,正好分在徐麟掌管的店铺下为账房做学徒。
世界上真的有些人比较受到上天的青睐,徐志勇不仅在学问上做的比较好,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很快他就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受到了徐麟的提拔,而徐志勇也没有辜负徐麟的提拔,将工作做的井井有条,于是在徐卫筹建纺织厂的时候徐麟就将徐志勇带在了身边。
在挑选管理者的时候,徐卫并不是仅仅看他的能力,这个世界有能力的人实在太多了,除了必要的才能之外更多的还是在品德方面的考究,尤其是在这种缺乏监督的国度里,让他去独自为自己开疆拓土。
徐志勇是一个孝子,这是公认的一个事实,当年他在新学中依然成绩突出,但新学不同于只需要有经史子集就可以的旧学,新学不仅书籍繁多,学习用具也是价值不菲,于是为了减轻自己父母的负担,徐志勇只好忍痛辍学,出来做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