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周喁与陆儁-《虎痴》


    第(3/3)页

    临行前其父陆康郑重交代,要他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地把在庐江一路所见所闻记清楚,要他多走多看。这也是为什么陆儁干脆就在舒县养了几天病。

    庐江跟一年前由他父亲做太守的时候大不一样了,就舒县来看,首先一个让陆儁颇为意外并且欣赏的,是郡学以及私学的兴盛。郡学的讲师、经师,包括学生以及学舍,规模都比往年大了许多,从旁边经过,也不再是冷冷清清,而是不断有朗朗读书声传入耳中。再说张氏私学,竟是在郡府附近的街道上划了片院落,这条街陆儁以前常到此以文会友,故而记忆深刻,如今因有了私学,街道上来往的士子更加多,与此同时,离此处不远的大市也变得兴旺,前来贩卖、购置的士庶百姓,天天都挤满了市集。

    看到这些后,陆儁甚至起了些返回舒县定居的念头。

    在文治方面,舒县日有进益,在农桑方面,也让陆儁小小吃了一惊。

    原本各家各户都喜欢种桑,因为桑叶可以养蚕,桑椹可以吃,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穷人家都靠此物与榆钱果果腹苟活的。可桑树的经济价值虽比其他农作物高些,但按现在的年景看,还是不如其他一些农作物来得实惠。陆儁走访得知,郡朝下有行文,规定每家每户、尤其是大户人家,不得种植过多的桑,要多种蒜、葱、芜菁、大豆。蒜、葱倒也罢了,多是用作调料,芜菁夏种冬收,能够帮助百姓捱过寒冬,来年就会有效果。最重要的是大豆,可以春种,也可以秋种,是五谷之一,荒年时捣碎,与野菜、树叶等和在一起,可以作为充饥的干粮,此外,他的叶子在这时候也是普通百姓的常菜。

    陆儁读过一本前汉的劝农书,里面就说过:大豆保岁为易,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想到这里,陆儁不由心道:“去桑种豆、蒜、葱、芜菁等,确实是能够大幅度缓解粮食的压力......待我回南昌后,也向父亲提一提此事。”

    陆儁还发现,除了他之外,州中还有一些各地士族的‘老面孔’,也受蔡邕之邀来到舒县,名为辩经明义,可实际上,众人都会对如今的舒县感到惊讶,恐怕这才是许褚、蔡邕等人的真正目的。

    了解了这些事,顺便养了养病,花去陆儁三天时间。三天后,他在周瑜的陪同下,驾车前往合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