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营救江东猛虎-《虎痴》
第(2/3)页
与曹操探讨过后,曹操很同意许褚的观点。
军帐之中,文武齐至。
戏忠去了阳翟,姚昇留在梁县,军帐之中的谋士,便只剩郭嘉、辛毗两个。辛毗一则年轻,二则对军略没有太多的研究,所以众人的目光多落在郭嘉身上,自也免不了落在许褚、曹操两个人身上。
一路上,曹操数次谦虚地向郭嘉请教一些关于战事发展的问题,鬼才当然没有让曹操失望了,英雄所见略同之余,曹操难免多了几分‘卿本佳人,奈何投许’的遗憾。是故议事一开始,曹操就主动请郭嘉先说。
郭嘉先是向众人说了之前分析给许褚、曹操等人听的‘此为董军诱敌之计’的一番话,等帐中诸人大体听明白后,他又分析了董军若有伏兵,最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又以什么方式出现。
舆图在地上铺开,指了指伊阙、大谷两关的位置。两关相距六七十里,骑兵奔袭,瞬间可至。从孙坚处得知,守大谷关的董将是徐荣,那么伊阙关的主将就应该是吕布了。
按郭嘉所说,既然董军笃定孙坚会去攻打大谷关,那么若有伏兵,最好的去处就应该是在伊阙关外屯驻。
吕布麾下总计三千并州兵,本是不足以去驰援大谷关的,故而孙坚大概率对伊阙方向毫无防备,所以郭嘉最终的结论是:董卓的伏兵应在伊阙关以东某处,等孙坚再次攻大谷关时,徐荣诈败,引其猛攻关隘,届时伏兵一出,将孙坚包在大谷关前,一举围歼之。
许褚赞同地点点头,说道:“奉孝所言在理,诸位可还有别的意见?”
夏侯惇似乎是不太看好郭嘉的臆测,忽道:“郭校尉所言,虽闻之有理,终是臆断。依我看,不论董军有何奸计,只消挥军驰击伊阙关,孙将军之围必解!”
曹操闻言皱眉道:“元让,此举不可。”
夏侯惇怪道:“为何不可?”
曹操道:“设若董军有重兵增援伊阙关,我等一万兵马如何攻得下?既攻之不下,便又成了南避梁县之前的局面,一旦被董军缠住,不仅孙将军危险,我等亦危矣。”
夏侯惇转目看向舆图,默然而立,似在思索。
“好在,”许褚开口道,“我等此时还在暗中,即便无力攻打伊阙关,但在孙将军引出敌军伏兵之后,还是能从容救之的。”说到这里,许褚看向曹操,两人会心一笑。
许褚与曹操出兵的时间比孙坚晚,路上又没有像孙坚那样赶得急切,是以董卓军此时当还不知道许褚、曹操已经带着大部队离开梁县北上了。等董军方面知道了,可能孙坚那边已经打得热火朝天,再要应对却是来不及。
而这种情况对许褚、曹操来说再好不过。虽说不能放任孙坚不管,但让孙坚折损些实力,挫挫他的锐气还是可以的,日后曹操在颍川,免不了要与袁术打交道,孙坚作为袁术的盟友,太过强大也不好。
次日,孙坚再次大举进攻,休息了一个晚上后,孙坚的将士们体力得到补充,加之孙坚发布军令:斩敌士卒者,赏两千钱,斩队率者,赏钱四千,以此类推,斩一军侯赏钱两万,重赏之下,三军皆奋起,李蒙后退数十里,徐荣出关被孙坚亲自率兵击退,遁入关内布守。
孙坚不知道徐荣、李蒙演戏的成分很大,故而立即对大谷关发动猛攻,矢石漫天,硝烟四起,云梯纵横。
战至激烈处,孙坚竟欲亲攀云梯登关而战,左右将他拦住,正此时,董军伏军袭至。
孙坚大惊失色,揪住报信的斥候喝问道:“你说什么?!附近只有吕布的并州兵,哪里来的董军奇袭我等?!”
他情急之下用力过猛,几乎将斥候揪得断了气,直到被左右提醒,才松手将人放下。
斥候喘着粗气说道:“将......将军,是牛......牛辅的旗号!”
孙坚曾与董卓共事于张温麾下,所以他军中很多老卒都对董卓麾下诸将耳熟能详,一看见‘牛’字大旗,便知是牛辅来了。
“牛辅?”
孙坚面如土色,这时候他若还‘执迷不悟’,就是不是孙坚了。双手按住插在地上的古锭刀刀柄,孙坚方站定,脑中思虑急转:牛辅为董卓重将,他既来了,所带兵马少则在万数,多则在数万,我如何能抵。即便是想撤退,关中的徐荣,东边的李蒙定也会乘势来击......,罢了,索性孤注一掷,若能将大谷关拿下,便有一线生机。
孙坚不愧江东猛虎之号,此等危机存亡的情况,他竟还要拿下大谷关,左右诸将听了之后,一方面心下凄凄,一方面亦知也只有攻下大谷关,他们才能有机会保存一定数量的战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