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起让王阑、甘宁等人替典韦招募勇士,亲力亲为最大的好处就是如李平等人从感情上不认其他人,只认许褚。把麾下的前程命运完完全全绑在自己身上,是让人誓死追随的基本。 但是要拉拢的彻底,不花心思相处是不行的。郭嘉建议许褚便在军营安顿下来,亲自督办新纳士卒的操练。 许褚颔首道:“奉孝所言有理,但有政事,一并也在军营中处理便是。” 没多久,张氏宗族的人也来了。领头的是张廷,先去了太守府求见,得知许褚已到城西后,于是又马不停蹄就来到城西拜见。 张氏宗族的实力远超李平,张廷带来的人有近两百,其中族中适龄的年轻人有十几个,其他的则是家里的门客徒附。 张廷正当打之年,三十多一点的年纪,据许褚了解,早年曾出门游学,拜在弘农刘氏门下。只因才智有限,所以名声不显。然在这个时代,读没读过书,天差地别。 与许褚见过礼后,张廷将族中的年轻人介绍了一下。十几个人中,有一半希望从军,一半希望为政。这些都好办,许褚门下的枣祗、徐庶、张奉等等各曹,都还有曹史跟书佐、杂吏的空缺。曹史位重,只有张廷勉强可当得。小吏虽也是郡中右职,锻炼人的成分更多些,愿意为政的人就可以暂居不入流的小吏之位。 这批人可以充实许褚府中的人员,然许褚更看重的,是那些愿意从军的人。张氏宗族既有书香,这些族中年轻人的悟性就会比一般人高上一头,说不得好生培养一番,就能慢慢的成为军中的中坚力量。 多了这一部分人,操练之事就刻不容缓。出兵陈留的既定方针已经定好,虽可暂缓,但时间总不能拖到一个月开外去。 一连五日,许褚住在营中,与将士朝夕相处。期间收到消息,董卓军奉诏进军,如今已至渑池,直逼函谷关;丁原所部亦到了河阳、波县一带,不日将至孟津;桥瑁的军队,也由东郡到了陈留境内的长垣。又有甘宁来信,几言攻阳城,急于立功。 董卓、丁原及桥瑁的动向,让许褚倍感压力。 许褚回信甘宁,令他稍安勿躁,阳城李旻,急切不能妄动。 又过三天,终有利好消息传来。一方面是郡中一些闻听李平事迹的豪强不断带着人来投效,另一方面则是意外收到了两封信。这两封信对许褚来说如久旱逢甘霖,一封署名是江夏陈伯叙,一封署名是山阳李孝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