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合纵与连横(五)-《风卷西秦》


    第(2/3)页

    “秦国好攻伐扩张,长此以往,田地荒芜,兵戎不盛,钱粮紧亏。若秦伐韩魏,大王大可不必理会,因为韩魏一时半会儿亡不了,否则秦国则为天下所不耻,招来天下人的谩骂!”

    “可秦若是伐楚,与大王东西策应,大王可着重兵伐之,使楚割地朝贡。而秦国两面征战,军途劳顿,则两国尽弱也!”

    “如此似乎……”

    齐王开始熟虑了起来,昭云言辞似乎也是有点道理的。齐国以逸待劳,而秦国连年征战,定然疲惫,楚国两面制敌,亦是艰辛,对于齐国而言确实不差。

    可昭云的重点自然不是齐国,而是在韩魏的攻伐之上!三晋之地,魏国之地最为肥美,田舍密集,商人来往繁盛,人口更是七雄之中的三甲;只要齐国不插手三晋之事,那对于秦国便是有利的。

    至于钱粮之事,到了秦武王、秦昭襄王之时,何曾听说过秦国因粮草不足而退军的?更何况占了巴蜀之地后,秦国的府库将更加充实!

    齐王实在是左右为难,只得询问田婴:“田相,你以为……”

    “大王不可轻信,不如让苏秦说说此计的优劣吧!”

    齐王点了点头,慨然长叹:“二人皆善辩之士,接下来可能便有一番好戏了!”

    “苏秦,以你观之,此计是否可成?”

    苏秦见终于轮到自己了,心都急炸了。他又不能像刚才那些家伙一样骂街,只能等待齐王的旨意。若是再不说,可能昭云就成了!

    “大王,此无道之论也!”

    齐王并不意外,笑问道:“何来无道之言?”

    “齐国邻近极多,若联合秦国,定然招来诸国不满。秦国有函谷关天险,可抵御九国之众!可齐国有什么?齐国四面平地,无高山坚险,无雄关要塞,若是诸国联盟讨伐齐秦,恐秦国无忧,而齐国腹背受敌,有亡国之忧啊!”

    昭云驳斥道:“不然,秦国强盛则诸国归秦;齐国若盛则诸国朝齐。所谓腹背受敌乃懦夫之论,若齐国强盛,焉惧诸国?”

    然而后来齐国强盛,四散扩张土地近千里,却因为齐王傲慢暴虐为诸侯所忌,最终乐毅统领五国兵马伐齐,险些将齐亡国。

    但若是换成齐威王,那齐国定然是强盛了起来。可惜齐威王年岁也不多了,昭云方才敢如此言语。

    “齐国若骄傲自大,无礼扩张,诸侯所共忌!到时候五国征伐,秦国边远,如何来救齐国?还是说齐国受难,秦国真的会出手救援?”

    “齐桓公九合诸侯,至今仍为人称道。齐国强盛,便可行周天子之事,合诸侯而正六国!霸者之国,岂可时时求助羸弱之秦?齐国之盛,今日始也!”

    二人久辩不下,难舍难分;苏秦分明知道这家伙是帮秦国的,但说出来谁信?因为他的话确实符合齐国利益,但隐隐之间,却为齐国埋下了动荡的种子!

    一个快速扩张的国家,终究会被人们忌讳。秦国因快速扩张而使得六国合纵,齐国若也是如此,没有商鞅变法建立的军律制度,岂非寻死?

    二人越争越久,就差动手开打了,谁也说不过谁。到了最后,齐王只能出言喝止。

    “二位所言皆是有理,可一国不可有两种政策,联秦伐交,还是合纵伐秦,容我思虑之后,在给予答复!”

    齐王确实得好好想一想,因为今天实在是太乱了,政策变了又变,若是不好好解决,恐生内乱。

    昭云与苏秦二人自然明白,拜退而出行至半途,苏秦忽道:“你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