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战事将起-《凛凛北歌》


    第(2/3)页

    美峪卫所,位于宣府南,顺天府西,与倒马关同为幽州两镇五关七大卫之一,为宣府与顺天府之间重要军事要地。燕敕军仅有的两只独立营号的骑军便有一只驻扎在这里。

    大仲朝两大边军,燕敕以军弩闻名,秦军则骑军称雄。但较比天下单只骑军战力而言,燕敕的两只骑军,毫无悬念的能进前五,无愧百战之名。

    入秋以来,每年都会“秋猎”的燕蛮两军还未有任何大动作。但据谍报,北蛮正对大同府内驻军进行调整换防,并且在北蛮朝堂上常青三十年、东境军事一言决之的北院大王大将军仆固大成也现身大同。正值敏感时刻,此举倒也耐人寻味。

    美峪卫所指挥使,虎魁骑军总帅周亚夫虽年过五十岁,却仍神采奕奕,目光炯炯。作为二十岁便随燕敕王南征北战的他,三十年戎马生涯和一手带出被誉为“铁骑魁首虎魁军”的彪炳功绩,使他在燕敕军声望不在几位同期大将之下。

    其实像他这样的年纪和军功,按理说早应该调至京城兵部或五军都护府,远离沙场硝烟战火,颐养天年。

    但周亚夫情愿驻守边关,多为燕敕军培养几位年轻后学。也不愿在高堂之上纸上谈兵。

    军议营内,虎魁军副帅、美峪关两只步兵营的主将、指挥同知等人围立沙盘四周,周亚夫一身便服坐于正中环顾四周道:“都护府的军令,各位还有什么异议?”

    四下无言。

    周亚夫继续道:“此次出兵,都护府的意思是我军牵制蔚县,掩护宣府怀安卫突袭阳原,拔掉哪里驻扎的四千蛮子,但老夫却不满于此。”

    周亚夫站起身来,走至沙盘前,手指一地,道:“据谍报,仆固大成正前往大同府西线,宁武关北十里处的朔州,对那里进行调防,大同兵力空虚。此次怀安卫出征奇袭阳原在我看来,是都护府谨慎了。所以我想引兵绕过蔚县,直奔他身后的浑源。”

    “周帅!”身边一位步兵营主将刚想说话,被周亚夫挥手打断。

    “听老夫说完。我已于前日置信都护府。如阳原顺利拿下,则兵不卸甲,直奔蔚县。而我们奇袭浑源,浑源乃大同府门户之地,蔚县守军必然放弃阳原回救。但凡仆固大成有点脾气,应该会调大同、蔚州、和南边的灵丘三军对我成合围之势。

    而我也并非真的去打浑源,只是借打浑源之意,实截杀阳原援军,并引诱蔚县出兵。待怀安卫拿下阳原后,便可合军一处,或退守阳原,或打蔚县,到时再定。”

    见众人均低头沉思,不时有人微微点头。虎魁军副帅袁守一战将出身,性子最烈,接口道:“若攻下蔚县,那北边的涞源和灵丘岂不是唾手可得?如此一来宣府与保定府便可连城一线。好!”

    周亚夫微笑颔首。道:“对。蛮子那边北宫玉之前在西域大杀四方,夺了仆固大成不少风头。此次他为了扳回一城,将自己的精锐调入朔州,以稳固千疮百孔的大同府南线防区,正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袁守一听罢,肃立拱手道:“周帅,都护府可有回信?我军何时出征?”

    周亚夫道:“尚未有信,只是这次老夫心意已决,无论都护府如何回复,我军都直插浑源。”

    一将领迟疑道:“可是都护府明令在此,老将军何必孤军深入呢?”

    周亚夫朗声大笑道:“为将者杀敌建功,自当全力以赴。想我虎魁儿郎骁勇善战,就便深入敌阵也可全身而退。

    况且各位也知,近年来朝堂上多有弃守宣府之言,此等时刻都护府也只好谨慎谋划,免得落人把柄。只是我燕敕军世守国门,怎可不战而退?此番良机,如一战而胜,则宣府之危局可解。”

    众将皆血气方刚之士,闻得此言,均点头称是。

    周亚夫继续对道:“诸将若无疑义,那便各自准备吧,这次虎魁军出征,卫所防备就拜托步军的诸位了。”

    袁守一皱眉问道:“周帅也一起出征吗?”

    周亚夫点点头,道:“自古战将马革裹尸,老夫还拿得起刀,负得起弩,无需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