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家那边终于有一个人通过了。 一篇道理文章,直接得到了三尺文华,成为了传天下之文。 同时这个通过的学子,也直接接受了朱家的邀请。 朱家当场给他内门学子的腰牌,让他成为了内门弟子。 直接有人带着,前往朱家在岱山这里的学署,跟朱家明天准备登山的学子一起休息。 这样的待遇,看着是真的让人羡慕。 可是朱家的题目,那也是真的难。 又是一盏茶的时间过去,官家三道这边,终于出现了一篇三尺文华的传世文。 这篇传世文出现之后,宁辰就见识到了朱家的骚操作。 朱家竟然主动邀请,这位作出了传世文的人来朱家这边尝试一次。 看到朱家这样的操作,齐安县的主簿,直接就坐不住了。 这还行了。 自己这边出一个三尺文华的传世文,朱家就公然的挖墙脚。 “这不符合规矩吧。” 面对这位主簿的责问,朱家在此地负责的人,道:“我们之间从来没有约定过任何的规矩,何来的不符一说。” 主簿的眉头皱了皱,没有反驳。 他们的确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约定。 朱家就算是这样做,也没什么不符合规矩的地方。 恶心人归恶心人,可是也是真的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 “如果你去的话,那我这边的成绩,只能算是作废了。你不通过朱家的考核,再想回来就只能重新再做一篇文章了。” 既然不能拿朱家说事,那就只能在儒生的身上下手了。 而且主簿所言,也跳不出什么大错来的。 你不接受我给你的邀请,那自然就等于你放弃了你的成绩。 而且在这里只认筹牌,不认人。 就算我知道你之前作出了三尺文华的传世文,可是你的筹牌没有了,你就得重新来过。 面对主簿这样的责难。 这个作出了三尺文华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朱家的邀请。 因为在他看来,既然自己可以作出三尺文华的文章。 第二次就算是作不出三尺文华,作出两尺文华还是没问题的。 而自己凭借现在所积累的才气,说不定等会在朱家的文台上可以超常发挥呢。 也就是十几两的事情而已,值得放手一搏。 朱家负责人看着齐安县主簿,一脸的自得。 这位作出三尺文华的儒生,在朱家的文台上,最终只是作出了两尺文华的文章。 虽然没有达到朱家的标准,但是朱家竟然破格给了他一个名额。 只是这个名额,不能跟随朱家的人一起走,只能是自己独自走。 虽然是这样,可是对于这个儒生来说,却已经是大大的意外之喜了。 自己连这十几两的筹牌都省下了。 “朱家还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宁辰看着朱家的操作,对白夭夭说道。 白夭夭道:“能够一直传承下来的半圣家族,又有那个是省油的灯。” 朱家这样的一番操作,让更多的人涌向了官家三道这边。 这样的场景却丝毫不能让齐安县的主簿有任何一点高兴的样子。 人是多了,但是齐安县的主簿却是明白。 他们现在所做的,无非是在替朱家提前遴选一遍人才而已。 只要是有三尺文华,朱家就会给一个机会。 然后到那边作出两尺文华就能获得一个额外的机会。 怎么算都是不亏。 “看朱家这么嚣张,反正我是看不下去了,师姐你能看得下去吗?”宁辰对白夭夭问道。 白夭夭,道;“你想到好的文章了?” 宁辰点点头:“想到了。” 白夭夭提醒宁辰,道:“想要压住朱家,至少需要圣级才行。这三个题目,都已经太成熟了,再想出圣级文章可是不会太容易。” “多谢师姐提醒,不过三篇题目我都想好了。等会师姐你就瞧好就行了。看我怎么打朱家的脸。”宁辰一边说,一边就朝着文台的方向走了过去。 宁辰凭借自己武夫的身体,非常轻松的挤到了文台的前面。 然后将自己的筹牌,交了过去。 “等他下来,你就可以上去了。”负责收筹牌的吏员,面无表情的对宁辰说道。 宁辰点点头,就等在原地了。 就在宁辰这边等着的时候,文台之上的儒生,正好又作出一篇三尺文华的文章。 眼看自己的文章有三尺文华,这个儒生激动的直接跳了起来。 然后都不等主簿出言挽留,他就直接跑到了朱家的文台上去了。 主簿看着这样一幕,脸色铁青。 文台上没有人了,宁辰上到文台之上。 主簿看了一眼宁辰,面无表情的问道:“你打算选那个题目?” 宁辰道:“三个题目一起。” 主簿听了宁辰的话,先是一愣,然后狠声厌恶的说道:“为了可以去朱家那边,还真的是什么招数都可以用。” 宁辰刚要解释,就听那个主簿说道:“三个题目都做也可以。不过你需要三块筹牌才可以。” 既然有正规的办法,宁辰也懒得解释了。 筹牌而已。 宁辰找到台下的白夭夭,白夭夭直接将自己的筹牌,扔给了宁辰。 而后宁辰又在人群中找到了那个打算卖自己筹牌的儒生。 “兄台你的筹牌我十两买了。”宁辰对那个儒生说道。 “现在十五两了。”儒生对宁辰说道。 “好,十五两。” 宁辰拿出了十五两银子,扔给了他,同时他也把筹牌扔到了上面给宁辰。 “你还真的是舍得下本,不过这些题目都已经成熟的题目了。想要做出三尺文华的文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主簿接过了宁辰的三个筹牌说道。 宁辰也懒得跟他解释了。 走到了第一个题目松的面前。 宁辰直接提笔,刷刷刷的写下了一首绝句。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宁辰这一首绝句写完之后,所有人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因为宁辰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松’字出现。 可是所有人却都仿佛在眼前看到了一棵从萌芽到长成苍天的松树的影子。 不写松,而写松,这才是真正最高的境界。 主簿看到宁辰写下的文章,眼前也是猛然一亮。 接着就是无比的纠结了。 因为就他来看,宁辰这文章,至少九尺文华,甚至圣级都是有可能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