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会议室里一片鸦雀无声。 “guo!qiao!mi!xian?!” 丹麦观察员一字一句的复述。 李白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过桥米线,像是面条一样,用的不是小麦粉,而是大米粉,是华夏黔南省的地方特色美食,我建议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啊…啊…啊…啊…” 屋外有一只乌鸦大叫着路过。 稳了! 栾政wei狠狠一捏拳头,常常松了一口气。 这小子的最后一句话让人拍案叫绝。 什么叫建议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结合前面的逻辑,分明就是暗讽对方得罪了李白,不然也跟着吃什么过桥米线。 不过为什么对,得罪了自己的人,不打也不骂,反而请对方吃东西,实在是让人费解,即使是栾政wei自己也无法理解。 过桥米线是怎么回事? 红烧牛肉面不可以吗? 蛋炒饭的味道也不差吧?! 栾政wei的心思不知道飘向何处。 “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覆盖有一层滚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 到底是消息灵通的记者,《纽约时报》的薇薇安很快找到了有关于过桥米线的介绍。 一堆人簇拥在一起,脑袋挤着脑袋,围住了笔记本电脑屏幕。 这些个杠精以为抓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线索,非得要刨根问底,弄明白过桥米线究竟是怎么回事? 栾政wei望向李白,后者十分无辜地耸了耸肩膀,他只是很随意的推广了一下华夏美食而已,就这么简单。 这些二傻子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呢! “过桥米线的传说,妻子给丈夫送食物,需要走过很长一段的桥,想了办法做了一碗能够保温的米线,没什么问题啊?” 丹麦观察员扎克·卡德尔有些失望,他并没有从这个华夏美食中找到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索马里人是吃辣的,甚至非常喜欢,所以想要用过桥米线把那个可怜的土著黑人给辣死都做不到。 “哈哈,土著人不会用筷子,更不会用餐具,难道让他用手抓着吃吗?用手?用手……” 英国观察员温斯顿·威廉姆斯把黑人吃过桥米线当作一个笑话来听,不过说着说着,他的脸色渐渐变了。 在过桥米线的介绍里明明有写着厚厚的鸡油封盖米线,里面究竟有多烫,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 不止是索马里人,恐怕大部分非洲人吃东西都是用手直接抓的。 嘶!~~~细思极恐!-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