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老朱同志没有与他们达成合作,不让他们孔家子弟进入仕途,者就等于要断了他们孔家这一代的荣光,对于孔克坚来讲,这绝对是不共戴天之仇! 再加上。 现在元朝的主力尚在。 自己仍旧可以重新投入元朝的怀抱之中,继续当自己的衍圣公。 既然朱元璋不愿意用他们孔家,那元朝皇帝可是非常欢迎他们孔家的投效,背后捅刀子的事情,他们孔家可从未少做过。 然而—— 孔克坚不知道的是。 老朱同志从一开始,就没有相信过他们孔家这种骑墙派。 而且,他也不用琢磨着怎么背后捅刀子了,因为很快老朱同志的组合拳就会到来,让他这种不识好歹的家伙,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帝王之威! 大明帝国,应天城。 奉天殿。 山东布政使司粮食短缺的问题,一直延续了整整五天的时间。 由于老朱同志将扬州城的消息封锁了,所以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并不知道二皇子朱慡找到了整整两千万石稻米,一直都被蒙在鼓里,至于说扬州知府杨宪,他虽然是刘伯温的弟子,但是也清楚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能讲。 作为一个忠实的官迷。 他知道,如果自己违背了陛下的命令。 将这个消息偷偷透露给了自己的老师刘伯温,那肯定逃不过锦衣卫的眼睛,你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注视之下。 陛下虽然不会因此杀了自己,又或者是直接罢官,但是肯定会放弃重用他。 对于杨宪来讲。 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嘴巴,可是看管的非常严。 幸好如今的扬州城人口也不多,所以管理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将消息封锁住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另一方面,老朱同志也是想要看看,在朝堂之上,那孔家的党羽到底有多少,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全部揪出来,省的日后还要一个个处理,那太麻烦了。 当然—— 救济山东布政使司百姓的事情。 老朱同志也没有怠慢,太子朱标主动请缨押送粮食前往山东,安稳民心。 由于担心自家长子的安全问题,老朱同志也是亲自调拨了三千大明精锐铁骑随行,甚至还派出了自己的侄子——朱文正! 没错。 就是那个在洪都保卫战之中。 坐镇孤城,以四万之兵,抵御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整整八十五日的疯狂进攻的名将,堪称军事上的一个奇迹! 在原来的历史上,身为老朱同志的侄子,朱文正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在部下的鼓动下,闹脾气想要去投靠张士诚,原本只是想要闹闹情绪,讨个自己原本就要有的封赏。 结果朱元璋得知后,差点动手砍了他,要不是马皇后的劝说,估计朱文正直接人头落地了。 饶是如此,朱文正最后也是被软禁了起来,最后郁郁而终。 让大明帝国损失了一名顶级的帅才。 而现在—— 由于多了剑圣长虹的加入。 并且是以帝师的身份,劝说朱元璋要赏罚分明,就算是自己的亲属,也不必避嫌,只要立功就要赏! 毕竟,谁要是觉得不服气的话,也可以尝试带着四万兵马,去抵御住敌人六十万大军整整八十五日的疯狂进攻,能够做到再来说话,不能做到就别哔哔。 所以。 在朱文正立功归来之后,老朱同志也是不吝封赏。 所以朱文正这个侄子,迄今为止都没有二心,有荣华富贵享受,赏罚分明,脑子抽了才选择闹脾气,现在也是一直安安稳稳的活着。 并且地位与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明开国名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现在。 朱文正的官职是—— 大都督府,都督同知,官职从一品! 身为大明帝国的重臣,更是老朱同志的亲侄子,信任度自然是蹭蹭上涨,所以护送太子朱标的任务,也是交到了他的肩膀上。 就在老朱同志正处于发呆状态的时候。 下面的某个看起来年纪一大把的老文臣,也在滔滔不绝的说教着。 “陛下!” “如今的山东布政使司,可谓是人间地狱。” “由于旱灾粮荒的问题,粮食价格几乎都是每天一个价格,老臣听闻那边的粮价,已经到达了平日里的二十倍,甚至还在不断往上涨着,这是要把百姓们往死里逼啊!” “现在的百姓们,承蒙圣恩,或许尚且还可以忍受,但是等到饿死的人数继续上涨。” “难保不会人心浮动,生出叛逆之心啊。” “到时候——” “纲常不存,易子相食,我大明建立之初便遭遇此等祸事,还请陛下请罪于上苍,下达罪己诏。” “” 这名七老八十的老文臣,说起话来,可谓是一套接一套的。 不过,他明显不是站在皇帝这边说话的。 山东布政使司是遭遇了旱灾没错,但是之前存下来的粮食可不少,勉强度过灾年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绝大多数的粮食都是集中在了地主豪强的手中,他们最喜欢发的就是国难财了,就喜欢碰见这种灾年,然后好好大捞一笔。 而身为士绅阶级的这名老文臣,自然也不会去点明他们的这种做法。 选择将所有的过错全部归功于朱元璋。 以前的时候。 但凡碰见什么重大灾害。 迷信的人们,往往都是觉得是皇帝德行不行,惹怒了上苍。 就像是当初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的李世民,他继位之后没有多久,就爆发了一场蝗灾,一度让百姓们觉得是他的举动触怒上苍。 当然。 这种说法。 老朱同志一向都是嗤之以鼻的。 什么狗屁的上苍,在他的眼里,只认护国瑞兽——麒麟! 朱元璋微微侧头,询问站在身旁的剑圣长虹:“先生,这个人是哪边推荐上来的?” 锦衣卫指挥使的剑圣长虹,抱着手中的名剑,淡淡的说道:“孔乙己,龙凤十二年加入大明,由李善长推荐,其本人虽然不是孔家的本家人,却也是深受孔家之恩,乃是他们的门徒。” 朱元璋嗤笑道:“这不,孔家的走狗这么快就按捺不住想要跳出来了,咱倒要看看,如今的朝堂之上,那孔家影响的力量有多大。” 一听到对方是孔家的门徒。 老朱同志对于这个人的印象,顿时就拉到了最低点。 没办法。 对于骑墙派的孔家。 老朱同志实在是生不出什么好感,自然而然的,对于和孔家有关的人,也没有任何的好感度。 两人的交流对话,由于声音并不是很大,所以下面的人都没有听得很清楚,老文臣孔乙己依旧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着,他身为孔家的门客,此刻自然也要为孔家子弟们的仕途,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行。 见陛下没有太大的反应。 孔乙己深吸了一口气,给自己在心中打气。 随后。 向前踏出了一步。 “陛下!” “百姓如今的困苦,老臣可谓是心如刀绞!” “老臣听闻孔家长子——孔希学几天前来过应天城,并且愿意帮助陛下排忧解难,让孔家子弟出仕,并且出粮解决山东布政使司的旱粮荒问题,这可谓是双喜临门啊!” “孔家,乃是圣人孔子之后。” “孔家的子弟们,一个个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让他们出仕为官,造福百姓,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要陛下能够点头答应下来,那么不仅可以收获大量的人才,更是能够让山东粮荒的问题迎刃而解,百姓也会感谢陛下的恩德,还请陛下莫要犹豫了,每延迟一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饿死街头。” “” 身为孔家的门徒。 孔乙己现在直接就是步步紧逼。 陛下和孔家之间的交易条件,他也从孔希学口中听闻过。 只不过。 陛下一直没有下决断。 这件事情也就这么一直搁浅着了。 而他孔乙己深受孔家之恩,此刻也是时候站出来报答他们了,直接将这件事情摊在了明面上,更是将孔家子弟们一个个吹得比什么都厉害,就差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 更是把孔家想要趁此机会胁迫朱元璋的做法,说成是一件双喜临门的事情。 这种颠倒黑白的口舌,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暂且不提那些孔家子弟,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只会无病呻吟,没有什么内政才能的家伙,只有极少数可用之才。 就说孔希学的那种做法,要是换一个人这么和老朱同志说话,他脑袋早就当场搬家了。 胁迫皇帝? 这不是妥妥的找死吗? 当然,孔家仗着自家的名望甚高,更是自以为抓住了老朱同志的命脉——缺粮,为了安抚山东布政使司百姓们的民心,最终肯定会对他们妥协,然后乖乖的将他们孔家的子弟,以及地主豪强之中,一些值得信赖的‘年轻俊杰’安排到重要的职位上。 “陛下,臣附议!” “孔乙己说的有道理,臣也觉得可以采纳。” “孔家的拳拳报国之心,那真是让人潸然泪下,不愧是天下之楷模!” “” 顿时。 朝堂之上。 同意孔乙己说法的人,声音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直接跑出来了三分之一的文臣。 气氛显得热闹无比,他们都是站在孔家势力的人。 相比之下,武将那边倒是没有什么动静。 毕竟,在孔家看来,那些武将不过都是一些武夫,没有什么文化,很多都是草莽、贱民出身,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自然也不会去多结交什么。 这一幕。 可是把老朱同志给气笑了。 他们一个个都觉得拿捏住了自己的要害,想要来逼宫了啊? 那孔家的手,未免也太长了一点吧,如今还没有将他们孔家子弟安排进来,他们的门徒、学生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范围,这要是让他们孔家子弟再安排进来了,恐怕整个朝堂上下,都要由他们说的算了吧? 而且。 今时不同往日。 拥有着足足两千万石粮草的老朱同志,可以说是丝毫没有任何的担忧,直接打算把孔家彻底打死! 眼神中充斥着玩味的神色,老朱同志一一扫过下面这些站出来替孔家说话的文臣们。 想必,先生已经基本上将他们的名字给记住了吧。 到时候,他们一个都别想跑! “啪——” “啪——” “啪——” 老朱同志不断鼓掌着。 看着这些跳梁小丑们的表演,实在是引人发笑。 为了配合他们的表演,强忍着心中的笑意,不当场笑出声来,这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 “那孔家的拳拳报国之心,咱可是深有体会。” “当初宋朝皇帝对于孔家的恩宠,可是一点也不少,该有的荣华富贵都有了。” “然而,在元朝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也是第一个投降当带路党的。” “这份爱国之心,实在是让咱甚为感动,所以咱决定从今日起,将孔家的这件‘爱国事迹’,编入到科举考试的必考题当中,占据两成的分数,让全天下的士子都好好瞧瞧孔家的光辉事迹,此为祖制,后世子孙皆不可更改之!” “” 老朱同志此话一出。 在整个朝堂之上,顿时就像是丢下了一颗惊雷,将所有人都炸的不轻。 所有人先是微微一愣,似乎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 随后。 众人都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武将阵营之中,那自然是拍手称快,对于那些一天到晚自视清高,歧视他们只是武夫的孔家人,他们自然是非常看不惯的,要不是因为他们孔家的声望颇高,早就动手揍人了。 维持中立阵营李善长、刘伯温,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文臣,则是有点惊愕陛下的雷霆手段,这是要把孔家得罪死啊。 而站在孔家一方的孔家门徒、学生,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文臣,则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们完全不敢相信。 陛下竟然会做出这种狠辣的决断。 一旦让这个政策实施下去,孔家恐怕分分钟就会遗臭万年! 而且。 陛下难道疯了吗? 他难道不知道,一旦这么做了,想要从孔家,以及山东的地主豪强手中,都不要想要拿到一粒粮食了! 孔乙己急急忙忙的说道:“陛下!不可啊,陛下!” 老朱同志似笑非笑的说道:“哦?你说说有什么不可的地方,是咱编造他们孔家曾经做的事情了吗?你给咱说个道理出来,要不然的话,咱就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孔乙己一时语愕:“这这” 说实话。 关于这个点。 他还真的没办法进行反驳。 因为陛下的确没有说错,孔家曾经做的有些事情,那是真真实实的,只不过大家都会选择性的遗忘罢了。 而如今,陛下直接将孔家最后的一层遮羞布都扯下来了。 他不敢乱说什么,因为欺君之罪的名声,可不是他能够承担得起的。 老朱同志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展现出了君王的冷酷无情,冷冷的看着眼前支支吾吾的孔乙己,以及那三分之一选择站在孔家的文臣们,既然他们想要站边孔家,那就和孔家一起沉沦下去吧。 正好。 道教张家之中。 年轻一辈的俊杰也有不少。 本来老朱同志还在担忧,有些能力出众的人,要如何安排官职。 现在直接能够清扫掉一些孔家的党羽,那正好空出位置给张家的年轻俊杰来坐,也算是给天师张正常一个面子,毕竟他是第一个响应自己的人。 有些东西。 只有老朱同志给你才行,而你不能主动来抢! “对了。” “孔庙的春秋祭祀,规模太大了,铺张浪费。” “如今天下的百姓都生活艰苦,咱觉得不适合这么做,以后除了孔家所在的曲阜之外,其余地方一律不得祭祀孔庙。” “” 老朱同志接着补充的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