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足球直挂网窝! “goal!” “四比一!阿斯顿维拉的反扑来的过于猛烈!” “两分钟两球,瞬间打懵诺丁汉森林。” “原本还近在咫尺的比分,突然就变得难以企及了!” “诺丁汉森林难了!” “莫塔这脚世界波质量太高了!这正是他擅长的事情,他在攻防两端都极具统治力!” “相比之下,巴塞罗那这赛季启用的布茨克斯显得平庸太多。难道何天启要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巴萨卖掉莫塔是错误的选择吗?” 讲真的,看着莫塔的表现,部分巴萨球迷已经破防了。 多的不说,就这一脚远射,莫塔在巴萨从未有机会施展过。 给自家人踢球,唯唯诺诺。 帮何天启踢球,重拳出击! 莫大哥你踢球理太偏! 《阿斯报》甚至不等比赛结束,直接更新头条:“世界第一后腰回来了!巴萨倒贴薪资送走的莫塔梦回巅峰!” 然而阿斯顿维拉的进攻还不止于此。 或者说两分钟两球太快了,诺丁汉森林还没反应过来。 第五十三分钟,阿斯顿维拉大军压境。 控球权交给了马尔蒂尼和博努奇两个后卫。 中前场球员频繁跑位,三角轮换跑动初步在这支球队得到了应用。 马尔蒂尼抓住机会送出直塞,找左路插上的贝尔。 贝尔全力加速,追上足球左脚一脚低平弧线球传中。 禁区内,维拉刚刚完成了一次三角换位。 赫斯基撤出禁区。 董方卓无球内切顶替赫斯基原本的站位。 德布劳内前插至左肋董方卓区域。 贝尔这一球,找的就是董方卓。 董方卓冲向足球,有点够不上。 他当即倒地伸腿,一记铲射碰到了足球。 然后连人带球在前点钻入球门。 你还真别说,这球也就是董方卓能赶上。 换成赫斯基,连铲射都碰不到。 贝尔这传球,还是有些不太考虑老年人的感受。 贝尔:啊?提前量这么小都赶不上吗?我甚至能跑过头! “goal!又近了!维拉又进了!” “下半场开始不到八分钟,维拉连进三球!进球比喝水都容易!” “董方卓完成了帽子戏法!” “两场比赛,五颗进球,董王正在征服英格兰!” 英格兰:我本美犬,何须征服? 诺丁汉森林的主场一片寂静。 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进球来不及嘘人”。 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 诺丁汉被这一波三连打沉默了。 这种状态下,诺丁汉森林只能收缩,避免继续丢球,压根儿没有进攻了。 十多分钟后,诺丁汉森林略微缓过来了,同时也被维拉的攻势刺激到,防守动作肉眼可见的加大力度。 第六十七分钟,彼得罗夫在和对方对抗时,被对方肘部打到了鼻子,鼻血直流。 何天启也顺势开始换人。 费莱尼换下彼得罗夫。 吉鲁换下赫斯基。 第七十一分钟,董方卓大禁区外围接球,被对方连续纠缠。对方有拉扯动作。 董方卓虽然最终完成摆脱,但后续的射门受到影响,直接打飞。 董方卓随后找主裁判投诉。 德布劳内第一时间过来维护队友,朝主裁判摊手施压。 反倒是第三队长的阿邦拉霍看德布劳内已经投诉了,就没有继续过去施压。 在事实上把队长权柄让了出来。 一次两次无所谓。 次数一多,可能队友或者外界都会默认为德布劳内才是管事的。 也不是阿邦拉霍性格不行,主要是德布劳内是中场,传了球之后他是把董方卓处境看的最清楚的人,自然更有底气去找主裁判投诉。 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中场和后卫。 中场回到后面,往往是参与防守,这时候就要听从后卫指挥。 权柄无形之中就落入后卫手中。 所以一般中前场的队长全部在中场这里。 中后场的队长全部在后卫那里。 第七十三分钟,贝尔边路突破制造角球。 德布劳内开出角球,对方后卫解围,但足球飞的不远,飞向大禁区左侧外围。 贝尔迎着足球一脚左脚的凌空抽射。 没有技术,全是感情。 足球划出精彩弧线直挂网窝。 这种神仙球,谁来了都扑不了。 “goal!六比一!贝尔打入了自己在阿斯顿维拉的第一颗进球!” “这也打破了缠绕在他身上的加雷斯·贝尔魔咒!” “这不禁让我响起了一首著名歌曲……和热刺的烦恼说拜拜!和维拉的进球说嗨嗨!” 诺丁汉森林的球迷已经麻木了。 但并没有多少球迷提前离场。 毕竟作为一支联赛排名倒数的球队,今天之所以能够高朋满座,主要是因为大家想来看一看明星。 看看维拉的未来之星们。 看看何天启、马尔蒂尼、莫塔这些老牌明星。 这才能值回票价嘛。 第七十五分钟,何天启用掉了最后一个换人名额。 奥尔布赖顿换下了董方卓。 倒不是要故意给董方卓营造饥饿感,不让他连场帽子戏法。 而是他的进攻质量有所下降。 为了保证球队的战斗力,球队前锋不留钉子户。 奥尔布赖顿和阿邦拉霍进行了换位,去打右边前卫。 阿邦拉霍虽然体能也有不足,但踢法和董方卓不同,所以进攻质量反而可以保证。 具体一点就是董方卓属于全能前锋踢法,自己就能制造进攻机会,但消耗也大。 阿邦拉霍则是纯速度抢点类前锋,需要中场喂直塞,其余时候进入省电模式。 第八十四分钟,莫塔转移球找到奥尔布赖顿。 奥尔布赖顿起脚传中,弧度给的很好。 费莱尼冲入禁区和对方中后卫拼抢,头球后蹭。 吉鲁站在原地,无需跳起,甩头直接攻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