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对于尊龙也一样,没想到这位曾经在故宫里拍过电影的美国影星,竟然京剧唱的这么好! 那种投入,真的有点让人动容。 说起来,这两位男主的超级专注和投入,都让身为女主的巩利有点紧张了! 这种情况下,自己可不能成为拖后腿的啊! …… 这些天夏天除了日常处理剧组的事情,跟演员沟通角色的问题,就是自己画分镜脚本。 很多关键场景都画了好几个版的,执行导演、摄影师、副导演、编剧,一群人就讨论哪种好。 而关于剧本,其实也不是没有瑕疵的地方。 当然,好的地方也有。 比如小豆子入科班写关书、练功、挨打、打通堂、出科拍合影,都完全符合旧时科班的规矩。 就连孩子们练功时念的“人生天地之间,必有一技之能”那套口诀,都出自富连成的班规。 前台后台,戏报行头,都很内行。 夏天毕竟从小学戏,跟老马头(教夏天学习的瘸腿老头,旧社会唱武生的名角,已经去世了)听过不少关于旧时候戏班子的故事和规矩。 又找了不少京剧圈的人打听,从燕京打听到津门。 这方面是很真实的一手资料~ 但这部戏最大的不真实就是程蝶衣,这个人设太理想主义了。 旧时候戏曲界凡是成角儿的,没有一个不是人精的。 行里行外、票界、报界、剧院、各码头的大佬、捧角儿的金主,哪个不需要应酬? 哪个不得察言观色,八面玲珑? 戏界成材,一半看天赋,一半看“做人”。 角儿累,不光是练功演戏累…… 程蝶衣那种偏执、孤傲,处处不合时宜的性格,是红不久的。 而段小楼娶妓女为妻,还赢得一片喝彩。 这也不可能! 京剧名角儿,逛窑子的不少,娶妓女的,基本想不出来。 都是下九流没错儿,可起码民国以后,艺人的地位比妓女高得多了。 30年代以后,尤其如此。燕京魔都基本已经出现良家女孩羡慕坤伶的风头了。 ——京剧演员的妻子一般是同行的女儿、妹妹。 即使到了六零年代,小四(程蝶衣收养的孤儿)后台临阵抢戏的事也不可能发生。 就算抢戏,也要领导提前给段小楼、程蝶衣做工作:二位老师,捧捧年轻人。 老一辈也总得假装大度,发扬风格。电影里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是不会的。 临阵换角,台底下观众也不答应! 当然了,全照着现实来也不行。 这毕竟是电影,是艺术高于生活的那一部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