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2章 李二说史实要如实记-《大唐第一逆子》


    第(2/3)页

    他也不想让李世民一直抓着这个事不放啊。

    不料李世民说:“史料记载,周公诛灭管叔、蔡叔以定周朝!而季友毒死叔牙以保存鲁国!朕当年的所作所为,正与此类似,史官有什么可隐讳的?!删削浮华之词!秉笔直书杀李建成、李元吉之事。”

    房玄龄这下子震惊了。

    李世民,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是这样的。

    难道说,他已经正视了那天发生的事。

    “陛下,这……”

    “如实写上!”李世民又说。

    可是房玄龄还是害怕啊。

    害怕李世民会想不通,然后到时候找自己麻烦。

    “可是,陛下!”

    “朕的话没说明白吗?”

    李世民又说。

    “是是是,陛下,臣接旨!”

    “行吧,马上去改,然后拿给朕看看。”

    “那臣先出去?”

    “让史官都来太极宫中改,朕在边上看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

    房玄龄叫苦不迭。

    这李世民也太狠了吧。

    他没事干吗?

    “怎么?有问题?”

    “没没没,臣这便去让他们进来。”

    “快去!”即命令,

    房玄龄不知道,李世民这次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太闲了?

    他也没敢多想,直接下令让史官进来。

    而当他们入了宫中的时候,这时戴胄紧急入了宫。

    “陛下!”

    戴胄拿着手机,呼道。

    “怎么了?”李世民问。

    “陛下,请看这里。”

    戴胄拿着手机给到了李世民看。

    李世民看到了下。

    念叨道:“资治通鉴?”

    “是!资治通鉴”

    “这……”李世民纳闷了。

    这资治通鉴是何意,一直到他看到了里面的内容时,顿时明白了。

    这就是与史书一般的存在,而且用的是极为公正客观的方式记录下来的。

    而资治通鉴的意思就是提供给当时(北宋)皇帝通用的,可广泛使用的借鉴性的历史资料”。

    “资”解作“用于、用以、提供”。“治”是为“治理、统治”。“通鉴”在这里解作“通用的,可广泛使用的借鉴的资料”。

    也就是史鉴一般的存在。

    “这是从何而来?”李世民问。

    “臣不经意发现的,而且上面记载的太过于新了,新到昨天发生了什么事,都被记录下来。”戴胄又说。

    “什么!”李世民大惊。

    房玄龄更是疑惑,哪有那么快成书的存在。

    可是,从手机上显示出来,那似乎是合情合理。

    因为这是盛唐集团所有的。

    “臣发现,这一部史书,是从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现在。而且还在更新中。”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的书籍。

    而真没有想到,李愔竟然将它给连载到网络上面了。

    幸亏于他并没有将未来的事情给捅出来。

    否则有人怕是会气晕。

    “这上面的内容可考?”李世民又说。

    “让臣看看!”房玄龄说。

    戴胄将手机给到了他。

    并且还教他从哪里进。

    这时大家都用着自己的手机进入了其中。

    并且开始看了起来。

    李世民看的是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内容。

    他看了之后,呼道:“这才是史实啊,房玄龄,他们写得很好,客观,没有主观,相比于你们的编撰,他们更加客观真实。”

    李世民这么说,让房玄龄十分郁闷。

    可是事实上就是这样。

    他也没有办法。

    只能说李愔很强大,很厉害。

    竟然能将以前的事都搬到手机。

    让天下人看。

    “那何为资治通鉴?臣不明。”戴胄这时说。

    “朕以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是他的含义所所在!”

    王船山曾说过: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荣,故曰通也。鉴者,能别人之所妍媸者,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

    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抑岂曰此所论者立一成之侀,而终古不易也哉!
    第(2/3)页